浦江西岸,江天一色
“上工綠”矗立“世界會客廳”
榮耀助建
上海工業博物館
一座新地標正在黃埔江畔加速建成
上海工業博物館
上海市重大建設工程項目
不僅是一個市級重大文化地標性建筑
更承載著傳承與創新百年工業文明的重任
總投資39億元
總建筑面積超11萬平方米
預計2027年6月實現工程竣工
項目建成后
將填補上海在綜合性工業博物館領域的空白
全面展示上海工業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價值
▲項目竣工效果圖
上海工業博物館選址于上海黃浦區五里橋街道102-14地塊,即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江南制造總局舊址。定位為世界一流的國家級工博館,踐行“總建筑師、總規劃師、總評估師”三師聯創機制。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和工業文明的搖籃,上海工業博物館的建設在浦江兩岸具有重要意義。在此期間,將同步推進上海工業博物館與中國船舶館的一體化建設。
▲項目現場
該項目背后意義重大,但是施工難度也超出預期。為確保如期完成施工任務,客戶欽點2臺上工機械DMP工法攪拌樁設備作為施工主力軍。實地作戰中,上工機械設備憑借優異的產品性能和施工表現被客戶評為“優秀作業”!
(參建單位:上海浦江勘查工程有限公司)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
上工設備如何迎戰項目大考?
挑戰一:周邊環境較復雜
該項目主體基坑總面積約21000㎡,周長約610m,普遍挖深13.5m,周邊環境較復雜,周邊保護對象較多。主要包括:西藏南路隧道盾構段、明挖設備段、風井、明挖工作井、翻譯館、船舶館、園區地下管線等。其中的西藏南路隧道盾構段、明挖設備段、風井、明挖工作井均位于基坑開挖段,結構形式復雜,尤其是結合部位對變形敏感。此外翻譯館為市級歷史保護建筑,歷史年代久遠、結構整體性及現狀均較差,對地質變形敏感。 DMP工法攪拌樁設備憑借優異的智能數字化施工技術、對周邊環境擾動小、成樁質量高、低碳環保施工等優勢,確保滿足環境保護要求。
▲1號機設備作業現場
挑戰二:地質差、易塌孔塌槽
施工場地遍布第①3層江灘土(粉性土),埋深范圍約在 3.00~17.70m,該層為黃浦江漫灘沉積形成的新近沉積土,以黏質粉土為主,夾砂質粉土,施工易塌孔塌槽,且滲透性較大,易發生滲漏水風險。本工程鄰近黃浦江,止水措施尤為重要。而 DMP工法攪拌樁設備憑借其微擾動施工的顯著優勢,在施工時能夠切實保障既有建構筑物的安全穩定,確保整個區域的安全性。
▲1號機設備作業現場
挑戰三:DMP工法攪拌樁如何布置
考慮到在深厚的江灘土層中進行地墻成槽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坍槽風險,對周邊環境保護和后期主體結構使用不利,基坑周邊地墻均設置DMP工法攪拌樁槽壁加固,樁長19.6~22.1m。
此外,本基坑面積較大,鄰近西藏南路隧道、翻譯館、船舶館等既有建筑,環境保護要求較高,為有效提高坑底被動區土體抗力,控制基坑開挖過程中圍護結構的變形,在坑內被動區位置設置DMP工法攪拌樁被動區土體加固,樁長18.4~21.4m。
▲2號機設備作業現場
時間緊、任務重,作為近期屢助市級重大項目建設的"明星產品“,上工機械DMP工法攪拌樁設備以卓越的產品性能與可靠的施工效率為項目施工最大程度縮短工期,高質量完工提供有力支撐。
上工機械DMP工法攪拌樁設備問世以來,先后參建上海浦東機場擴建項目、上海東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上海南外灘金融中心項目、蘇州北站站房配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等諸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今天,隨著DMP施工工藝的在國內的應用案例逐步增多,越來越多的DMP工法攪拌樁設備,為各級城市發展注入強大力量。